环行式井底车场—矿车列车作环状运行的井底车场。
折返式井底车场—矿车列车在同一条巷道的两条或两条以上轨道折返运行的井底车场。
硐室—为某种专门用途在井下开凿和建造的断面较大或长度较短的空间构筑物。
井底煤仓—井底车场内用于贮存煤炭的垂直或倾斜硐室。用于贮存矿石或矸石的分别称为“井底矿仓”或“井底矸石仓”。
翻车机硐室—井底(或采区)车场内装有将矿车中的煤炭、矿石或矸石自动装入提升箕斗的装载设备的硐室。
主排水泵硐室—又称“中央水泵房”。通常设置在井底车场内,为全矿井服务、装有主排水设备的硐室。
水仓—用以贮存井下涌水的一组巷道。
吸水井—位于主排水泵硐室一侧、与水仓相通,供水泵吸水的小井。
配水巷—连接各吸水井的巷道。
井下充电室—用于电机车蓄电池充电的硐室。
井下主变电硐室—通常设置在井底车场内,服务于全矿井,装有变、配电设备的硐室。
井下[机车]修理间—维修电机车的硐室。
井下调度室—位于井底车场内,供值班、调度人员工作的硐室。
爆炸材料库—曾称“火药库”。经主管部门批准,按专门规定设计建造的,用以存放炸药、雷管等爆炸材料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包括“地面爆炸材料库”和“地下爆炸材料库”。
巷道—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岩体或矿层中开凿的不直通地面的水平或倾斜通道。
水平巷道—简称“斜巷”。有明显坡度的巷道。
岩石巷道—简称“岩巷”。在掘进断面中,岩石面积占全部或绝大部分(一般大于4/5)的巷道。
人行道—矿井中专供行人的巷道;或斜井、巷道一侧专供行人的通道。
交岔点—巷道的交叉或分岔处。
井筒安全道—由井筒经井通达地面的人行通道。
管子道—专门用于安装排水管路的通道。通常指由主排水泵硐室至副井井筒敷设排水管的一段通道。
暖风道—在寒冷地区,专为井下输送暖风用的由井口空气加热室到井的一段通道。
检修道—在装有带式输送机的斜井井筒或巷道中,为检修设备铺有钢轨的那一部分通道。
单项工程—能单独立项,建成后能独立形成生产能力或规模的建设工程。
单位工程—在单项工程中,能相对独立的建设工程。
矿井施工准备期—矿井建设从办妥土地征购、施工人员进场开始到一个井筒正式开工之日止的全部时间。
矿井中巷过渡期—从井筒施工结束,转入井底车场平巷施工,到完成提升、排水、通风、运输、供电等设施改装的全部时间。
建井期—又称“施工期”。矿井建设从井筒正式开工之日到交付生产的全部时间。其中包括完成设计规定的投产前应完成的井下、地面和有关配套工程,并经过试运转、试生产的时间。
矿井建设总工期—矿井施工准备期与建井期之和。
矿井建设关键线路—又称“主要矛盾线”。决定矿井建设最短总工期的、只能按顺序施工的线路。该线路上的各单位工程统称“关键工程”。
二、井巷掘进井巷掘进—进行井巷开挖及临时支护的作业。
井巷施工—进行井巷掘进、永久支护和配套工程施工的作业。
一次成井—掘进、永久支护和井筒装备三种作业平行交叉施工,一次完成的井筒施工方法。
一次成巷—掘进、永久支护和水沟掘砌作业,在一定距离内,相互配合、前后衔接、最大限度地同时施工,一次完成的巷道施工方法。
凿井—井筒掘进及永久支护等作业的总称。
井巷工作面—井巷掘进及支护的作业场所。
普通凿井法—在稳定的或含水较少的地层中采用钻眼爆破或其他常规手段凿井的方法。
钻眼爆破法—简称“钻爆法”。用打眼、装药、爆破的工艺进行采掘的方法。
超前井—超前于井筒掘进工作面的集水小井。
板桩法—在不稳定地层中,先在井巷周边密集地打入板桩,而后再掘进、支护的井巷施工方法。
撞楔法—在不稳定地层或破碎带掘进或修复巷道时,先从巷道工作面支架的顶梁与棚腿的外侧成排地打入带有尖端的木板、型钢或钢轨,而后在其掩护下施工的方法。
掩护筒法—又称“盾构法”。在不稳定地层中先顶入金属筒体,后在其掩护下进行井巷施工的方法。
全断面掘进法—井巷整个掘进断面一次同时开挖的方法。
导硐掘进法—巷道或硐室施工时,先以小断面超前掘进,而后再扩大到设计断面的方法。
台阶工作面掘进法—巷道或硐室掘进工作面呈台阶状推进的方法。有“正台阶工作面掘进法”和“倒台阶工作面掘进法”之分。
宽工作面掘进法—在煤-岩巷道掘进中,挖掘煤层的宽度大于巷道设计宽度并将宽出部分用矸石充填的掘进方法。
独头掘进—在很长的巷道内的单工作面掘进。
单工作面掘进—一个掘进班组仅在一条巷道内的一个工作面从事所有工序的掘进作业。
多工作面掘进—又称“多头掘进”。一个掘进班组于同一时间在几个邻近工作面分别从事不同工序的掘进作业。
贯通[掘进]—井巷掘进中,采用一个或两个工作面按预定方向与预定井巷或硐室接通的作业。
短路贯通—主、副井井筒施工到井底车场水平后,为尽快给提升、通风、排水等设施的改装创造条件,在主、副井之间用最短巷道连通的作业。
净断面—井巷有效使用的横断面。
掘进断面—曾称“毛断面”。井巷掘进时开挖的符合设计要求的横断面。
特殊凿井法—在不稳定或含水量很大的地层中,采用非钻爆法的特殊工艺的凿井方法。
冻结法凿井法—用制冷技术暂时冻结加固井筒周围不稳定地层并隔绝地下水后再进行凿井的特殊施工方法。
长短管冻结—俗称“长短腿冻结”;曾称“差异冻结”。根据井筒不同深度地层的不同情况和对冻结壁强度、厚度的不同要求,采用长、短冻结器间隔布置进行冻结的方法。
局部冻结—只对井巷的某一含水层或不稳定地段进行冻结的方法。
分段冻结—又称“分期冻结”。将一个井筒所要冻结的深度分为数段,自上而下依次冻结的方法。
冻结器—安放在冻结孔内,由冻结管、供液管、回液管等组成的带底锥的金属管用于冷媒剂与地层进行热交换。
冻结孔—安设冻结器的钻孔。
冻结壁—曾称“冻土墙”。用制冷技术在井筒周围地层中形成的有一定厚度、深度和强度的封闭冻结圈。
冻结期—为形成和维护冻结壁,连续向冻结器中输送冷媒剂的时间。包括冻结壁形成期和冻结壁维持期。
冻结壁形成期—曾称“积极冻结期”。从开始冻结至达到冻结壁的设计要求的时间。
冻结壁维持期—曾称“消极冻结期”。冻结壁形成后,为维持其设计要求,继续向冻结器输送冷媒剂的时间。
冻结壁交圈—各相邻冻结孔的冻结圆柱逐步扩大,相互连接,开始形成封闭的冻结壁的现象。
冻结压力—又称“冻涨力”。因介质冻结、体积膨胀而作用于井帮或井壁上的压力。
配液圈—用于向各冻结器的供液管输送冷媒剂的环形干管。
注浆—通过钻孔向有含水裂隙、空洞或不稳定的地层注入水泥浆或其他浆液,以堵水或加固地层的施工技术。
注浆孔—向地层注入浆液的钻孔。
注浆凿井法—注浆后再凿井的施工方法。
地面预注浆—按设计要求在井巷掘进工作面进行的注浆。
[壁]后注浆—井巷支护后,按设计要求向壁后进行的注浆。
单液注浆—采用一种浆液和一套输浆系统进行的注浆。
双液注浆—采用两种浆液和两套输浆系统输浆,经混合器混合后进行的注浆。
多液注浆—采用多种浆液时称为“多液注浆”。
上行式注浆—在多含水层或厚含水层中采用地面预注浆时,钻孔一次至全深,自下而上分层或分段依次进行的注浆。
下行式注浆—在多含水层或厚含水层中采用地面预注浆时,钻孔与注浆自上而下分层或分段交替进行的注浆。
混合式注浆—在多含水层中采用地面预注浆时,如渗透系数相差悬殊,先自上而下对渗透系数较大的岩层注浆,后自下而上对渗透系数较小的岩层进行的注浆。
混合器—双液注浆时,使两种浆液混合的装置。
止浆塞—采用地面预注浆时,暂留在含水层上方或前方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岩柱。
止浆垫—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时,预先在含水层上方构筑的,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混凝土构筑物。
止浆墙—在巷道中需要注浆的地段,预先构筑的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巷道中漏浆、跑浆的混凝土构筑物。
注浆压力—注浆时克服浆液流动阴力并使浆液扩散一定范围所需的压力(压强)。
注浆终压[力]—注浆结束时注浆孔口的压力(压强)。
注浆段高—在厚含水层中将整个含水层划分为若干段依次注浆时,每段的注浆高度。
钻井[凿井]法—用钻井机钻凿立井井筒的方法。
钻井机进给力—俗称“钻压”。钻井机钻头刀具给予钻井井底的垂直力。
泥浆护壁—采用钻井法时,利用井内泥浆的静压力(压强)平衡地压与水压,并使泥浆渗入围岩形成泥皮,以维护井帮的方法。
洗井—采用钻井法时,使用连续流动介质将破碎下来的岩土碎屑从井底清除出井的作业。
泥浆净化—为了重复使用返回地面后的洗井泥浆,将其中所携带的岩土碎屑分离出去的作业。
井壁筒—在地面预制用作井壁的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圆筒。
漂浮下沉—采用钻井法时,钻进结束后,在充满泥浆的井筒中,将预制的锅底形井壁底和井壁筒连接,克服泥浆的浮力,使其缓慢地下沉(相应地接长井壁筒),沉入井底的作业。
固井—井壁筒沉到井底找正操平后,通过管路向井壁筒外侧与井帮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相对密度大于泥浆的胶凝状浆液,将泥浆自下而上地置换出来并固结井壁筒的作业。
沉井—由刃脚和井壁筒组成的结构物。
[沉井]刃—采用沉井凿井法时,为减少下沉的正面阴力,安设在沉井下端的刃状结构物。
沉井[凿井]法—在不稳定的表土层中,利用沉井自重或加压,采取各种减阻措施,边下沉边掘进,并相应接长井壁的凿井方法。
震动沉井[法]—在震动力的作用下,使沉井周围封流态化,以减少下沉阻力的沉井法。
淹水沉井[法]—在沉井内灌满水,使沉井内外水、土压力(压强)平衡,以防止涌沙冒泥事故的沉井法。
壁后触变泥浆沉井法—简称“触变泥浆沉井”。只在沉井外围灌注触变泥浆以减少下沉侧面阻力的沉井法。
压气沉井法—又称“压气沉箱法”。在沉井下部构筑无底腔室,并充入压缩空气,以杜绝下沉时涌沙冒泥的沉井法。
多级沉井[法]—为减少侧面阻力面积,把沉井分为若干段,逐段缩小直径,依次下沉的沉井法。
套井—又称“护井”。采用沉井法时,在井口外围预先做成的直径略大于沉井并具有一定深度的一段构筑物。
压气排碴—采用沉井凿井法时,利用空气吸泥机将沉井工作面的岩土排至地面的作业。
帷幕凿井法—在不稳定的表土层中,沿井筒周围钻凿槽孔,灌注混凝土形成封闭的圆形保护墙后,在其保护下,再进行凿井的方法。
槽孔—采用帷幕凿井法时,将钻凿好的相邻钻孔相互贯通,形成环形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槽沟。
凿井井架—凿井专用的井口大型立体结构物。
天轮平台—位于井架上端专为安设各种天轮用的框架结构平台。
卸矸台—曾称“翻矸台”。开凿立井时,专为吊桶卸矸,在井口上方设置的结构物。
封口盘—又称“锁口盘”。为保障凿井作业安全并进行井筒测量等作业,在封口盘下方一定距离设置的,固定于井壁的盘状结构物。
吊盘—又称“工作盘”。服务于立井井筒掘进、永久支护、安装等作业,悬吊于井筒中可以升降的双层或多层盘状结构物。
稳绳盘—悬吊在立井井筒掘进工作面上方,主要用作固定和拉紧稳绳的盘状结构物。
滑架—立井凿井时,悬吊于井筒工作面上方,供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升井的金属梯。
吊桶—立井施工时,用以运出矸石,升降人员和器材桶形提升容器。
稳绳—立井施工时,悬吊在井筒中专门用作吊桶升降导向的钢丝绳。
井口棚—与凿井井架联合构成的井口临时建筑物。
稳车棚—凿井期间,在井口附近专为凿井绞车修建的临时建筑物。
冷冻站—采用冻结凿井法时,集中安设制冷设施的场所。
矸石山—集中排放和处置矸石形成的堆积物。
装岩—将矸石装入提升容器和运输设备的作业。
爬道—为便于后卸式铲斗装载机紧跟巷道掘进工作面装岩,扣在轨道上可以向前移动的一副槽形轨道。
临时短道—当巷道掘进进尺不足以铺设一节标准钢轨时,为接长轨道而临时采用的一组短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