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条目目前正依照en:Human spaceflight上的内容进行翻译。 (2020年8月13日)如果您擅长翻译,并清楚本条目的领域,欢迎协助翻译、改善或校对本条目。此外,长期闲置、未翻译或影响阅读的内容可能会被移除。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首位美国太空漫步者双子星4号宇航员爱德华·怀特摄于1965年2012年,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宇航员星出彰彦的太空自拍照2010年,国际空间站成员特雷西·考德威尔·戴森正在远眺地球
航天
历程
太空竞赛
航天年表
行星际探测
探月
航天科技应用
地球观测卫星
间谍卫星
通讯卫星
卫星导航系统
空间望远镜
太空探索
太空游客
太空移民
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
空间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
载人飞船
航天飞机
空间站
货运飞船
空天飞机
航天发射
发射场
发射台
发射载具
一次性发射载具
可复用发射载具
宇宙速度
非火箭航天发射
航天飞行任务种类
亚轨道
入轨飞行
行星际航行
恒星际旅行
星系际旅行
管理机构
ASA
CSA
CNSA
ESA
CNES
DLR
ISRO
ISA
ISA
ASI
NADA
KARI
JAXA
NZSA
Roscosmos
TASA
SSAU
SUPARCO
UKSA
NASA
UAESA
太空军事
PLAMSF
AAE
IRGCASF
VKS
USSF
太空作战司令部
COMAE
NORAD
CDE
DSA
COS
SOS
NATO SC
CONIDA
ADD
UKSC
USSPACECOM
民营航天
公理航天
阿斯特拉太空
毕格罗宇航
蓝色起源
诺斯洛普·格鲁门
火箭实验室
内华达山脉公司
SpaceX
维珍银河
XCOR空天
星际荣耀
星河动力
蓝箭航天
零壹空间
翎客航天
ARCAspace
哥本哈根亚轨道
近地点航天
晋升太空科技
航天主题查论编
载人航天是指由宇航员执行的太空探索,可以由单人或多人执行,惟均需使用载人航天器进行。目前为止只有苏联及其继承国俄罗斯、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国家有能力独立完成载人航天。
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是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的东方1号,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环绕地球轨道一周后安全返回地球。5月5日,艾伦·谢泼德执行自由7号时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人,航天器在太空停留了15分钟。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执行东方6号任务时成为了第一名进入太空的女性。中国则是第三个尝试追赶美苏的国家,但载人计划在1973年被中途取消,直到三十年后的2003年,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并安全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立完成载人航天的国家。目前除俄美中三国外,还有欧洲空间局、日本、印度、伊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机构也在计划实施载人航天。
1966年,美国的双子星11号创造了最高地球轨道记录,飞行高度达1374公里。发射和修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两次航天飞机任务也曾达到600公里左右的飞行高度。迄今为止,载人航天飞行目标在地球轨道之外的任务只限于月球,尽管月球本身也是地球的卫星。第一次去月球的载人任务阿波罗8号中,三位宇航员曾进入月球轨道。阿波罗10号第二次环绕了月球,在月球轨道进行了登月航天器的测试。阿波罗11号至17号中除了13号的六次任务都成功登月,每次都有两名宇航员踏上了月球。于是有十二名宇航员在执行阿波罗计划任务时完成了登月的壮举,并全部安全返回。
某些情况下,人类以外的动物也曾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英语:Animals in space),也曾有过多次没能返回地球的情况。狗是第一批进入太空的大型哺乳动物。
随着航天技术从学术及公用领域走入民间,载人航天也开始迈向商业化(英语:Commercial use of space),并使包括太空旅游在内的商业太空飞行(英语:Private spaceflight)成为现实。
历史[编辑]
冷战时期[编辑]
人类太空飞行能力最初是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期间开发的,并开发了第一批用于运送核武器的洲际导弹。这些火箭足够大,可以将第一批人造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在1957年和195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后,美国发展水星计划,将人发射进入轨道,而苏联则秘密推行了上升计划以完成同样的任务。1961年4月12日,苏联在东方1号任务中使用沃斯托克3KA火箭将第一个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发射到轨道。1961年5月5日,美国则在水星-红石3号任务发射了第一位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以红石火箭运载的自由7号太空舱进行亚轨道飞行。与加加林不同,谢泼德手动控制他的航天器的姿态并降落在其中。约翰·格伦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于1962年2月20日由水星-宇宙神6号火箭发射的太空舱友谊7号。苏联于1963年6月16日在沃斯托克6号航天器上发射了五名宇航员,其中包括第一位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到1963年,美国共发射了2名与4名宇航员进行亚轨道与轨道飞行。美国还在约瑟夫·A·沃克(Joseph A.Walker)驾驶的X-15试验机上进行了两次飞行,飞行超过了卡门线,这是国际公认的国际航空联盟用来表示太空边缘的100公里高度。
19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以成功登陆月球并安全返航做为太空竞赛的标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于1961年启动了由三人组成的阿波罗计划,并由农神系列运载火箭(英语:Saturn (rocket family))发射;1962年由两人组成的临时两人计划是双子座计划,该计划在1965年和1966年由大力神2号运载火箭进行了10次飞行任务。双子座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美国在月球飞行任务中使用的轨道太空飞行经验和技术来支持阿波罗。
同时,苏联对他们打算将人类送上月球的意图保持沉默,并继续将其单座Vostok太空舱的范围扩大为两人或三人的Voskhod太空舱,以便与双子座计划竞争。他们分别于1964年和1965年发射了两亚轨道飞行,并实现了第一次太空漫步,于1965年3月8日由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上进行的。但是Voskhod没有Gemini的在轨道调动的能力,因此该计划被终止。美国双子座计划的发射并没有完成第一次太空漫步,而是通过进行几次太空行走并解决了克服重力不足而导致的宇航员疲劳问题,证明了人类在太空飞行中的最长耐力达到了两周,这是第一次太空飞行克服了苏联的早期空间交会和太空对接。
美国成功研制了将阿波罗号航天器送入月球所需的土星五号火箭,并于1968年12月将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威尔和威廉·安德斯送入了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运行10周的轨道。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完成了肯尼迪的目标,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7月21日降落月球上,并在7月24日与指挥舱飞行员迈克尔·柯林斯一起安全返回。到1972年,总共进行了6次阿波罗飞行任务,共有12个人在月球上行走,其中一半更在月球表面上驾驶阿波罗月球车。而在阿波罗13号,洛弗尔、杰克·斯维格特和弗雷德·海斯的机组人员在灾难性的飞行航天器故障中幸存下来,安全返回地球,而没有降落在月球上。
与此同时,苏联秘密进行了载人登月计划(英语:Soviet crewed lunar programs),他们成功开发了用于月球计划的三人联盟号宇宙飞船,但未能开发人类着陆所必需的N1火箭,并于1974年停止了月球计划。在输掉登月竞赛后,他们集中精力发展空间站,利用联盟号作为载具将宇航员送入和送出空间站。从1971年到1986年,他们从一系列礼炮计划开始。
后阿波罗时期[编辑]
艺术家对阿波罗CSM即将与联盟号飞船对接的渲染图。
阿波罗计划执行完毕后,美国于1973年进行了天空实验室计划,并在三名机组人员乘坐阿波罗飞船的情况下居住了171天。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商定了缓和政策,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作为此计划的一部分,他们对于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进行了谈判,在该计划中,搭载特殊对接适配器模块的阿波罗航天器于1975年与联盟19号会合并对接。美国和俄罗斯机组人员在太空中握手,但飞行的目的纯粹是外交和象征性的。
尼克松于1969年任命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Spiro Agnew)领导一个太空任务小组,以推荐继阿波罗之后的后续人类太空飞行计划。该小组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太空运输系统(英语: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该系统基于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该航天飞机由有翼,内部燃料的轨道级燃烧液态氢组成,由类似但较大的煤油燃料升压级发射,每个升压级均配备有喷气式喷气发动机以提供动力返回进入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的跑道。该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一个永久性的模块化空间站,可重复使用的太空拖船和NERVA行星际渡轮,根据分配的资金水平,让人类最早于1986年或2000年远征火星。但是,尼克松知道美国的政治气候不会支持国会为这种雄心壮志筹集资金,因此取消了除航天飞机之外的所有提议,空间站可能会紧随其后。航天飞机的计划被缩减以减少开发风险,成本和时间,用两个可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代替飞行员反激式助推器,而较小的轨道器将使用消耗性的外部油箱(英语:Space Shuttle external tank)为其氢燃料主发动机提供动力。轨道飞行器将不得不进行无动力着陆。
航天飞机轨道器,第一个载人轨道太空飞机
随着美国转向发展航天飞机与自由号空间站,两国继续在太空竞争而不是合作。苏联从1973年到1977年发射了3个伪装成礼炮计划的金刚石计划军事空间站。他们跟随金刚石计划军事空间站开发了和平号空间站,这是第一个模块化的半永久性空间站,其建造时间是1986年至1996年。和平号(Mir)以354公里(191海里)的高度,以51.6°的倾角旋转。它被占领了4,592天,并于2001年进行了受控的再入。
航天飞机于1981年开始飞行,但美国国会未能批准足够的资金来实现自由号空间站。由四个航天飞机组成的舰队: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和亚特兰蒂斯号。第五架航天飞机奋进号,用以取代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发射过程中因事故而被摧毁,并造成造成7名宇航员死亡。从1983年到1998年,有22次航天飞机在有效有效载荷海湾中载有一个名为天空实验室计划的欧洲空间局出动空间站。
参考航天飞机轨道器制造的暴雪号
苏联复制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轨道器,他们将其称为暴雪号。它被设计为由可消耗的能量号发射入轨道,并且能够进行机器人轨道飞行和着陆。与航天飞机不同,暴雪号没有主火箭发动机,但是像航天飞机轨道器一样,它使用发动机执行最后的轨道插入。1988年11月成功进行了一次无载人轨道试验飞行。计划在1993年进行第二次试飞,但由于缺乏资金和1991年苏联解体,该计划被取消。2002年5月,另外两架轨道飞行器从未完成,一次进行无人飞行的轨道器在机库屋顶坍塌中被摧毁。
美俄合作[编辑]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和俄罗斯在轨道合作组装
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了冷战,并为美俄之间的真正合作打开了大门。苏联联盟号和航天飞机-和平号计划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接管。航天飞机-和平号计划包括访问和平号空间站的美国航天飞机,在航天飞机上飞行的俄罗斯宇航员以及在联盟号飞船上进行和平号航天飞机长期探险的美国宇航员。
1993年,比尔·克林顿总统确保了俄罗斯的合作,将计划中的自由号空间站转换为国际空间站(ISS)。该站的建设始于1998年。该站以409公里(221 nmi)的高度和51.65°的倾角运行。
航天飞机在进行了135亚轨道飞行后于2011年退役,其中几次帮助国际空间站的组装、补给和乘员。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大气层期间被摧毁,造成7名宇航员遇难。
尽管国际空间站的一半是俄罗斯独有的,但俄罗斯仍在继续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中国神舟飞船,首艘由美苏之外的国家研发建造的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员所食用的太空食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以“三步走”走的方式发展载人航天[1]。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搭载着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完成“第一步”[2]。
2005年,神舟六号完成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任务。2007年,神舟七号的翟志刚和刘伯明成功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太空舱外活动[3]。2011年至2012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与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完成首次无人与有人空间交会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4]。2017年4月27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并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顺利完成[5]。
从2020年开始,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启动,共规划12次无人与载人飞行任务以在2022年前后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建造[6]。2021年4月29日,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成功将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7]。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人乘组顺利进入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驻留后于9月17日顺利返回,顺利完成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8]。同年10月17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之后完成了为期六个月的首次空间站长期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9]。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的计划,空间站建造阶段规划了6次任务,全部在2022年完成。其中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随后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10]。
其他国家已放弃的计划[编辑]
美国"航天飞机间隙"("Shuttle gap")[编辑]
STS-135(2011年7月),美国到2020年为止的最后一次载人航天
载人天龙号航天器示范2号(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这是自STS-135以来首次美国本土的载人航天
在布什政府的领导下,星座计划包括了退役航天飞机计划,并将其替换为低地球轨道之外的太空飞行能力的计划。在2011年美国联邦预算中,奥巴马政府取消了星座计划,原因是星座计划超出预算且进度落后,而没有对关键的新技术进行创新和投资。作为阿耳忒弥斯计划的一部分,NASA正在开发由太空发射系统发射的猎户座飞船。根据商业载人航天发展计划,NASA将依靠私营部门提供的运输服务到达低地球轨道,例如SpaceX的龙飞船2号,内华达山脉公司的追梦者号航天飞机或波音的星际航线。从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到2018年12月13日首次发射航天器2号VP-03航天飞机的时间,与1975年阿波罗计划飞行结束和1981年第一次航天飞机飞行之间的间隔相似。被总统蓝丝带委员会列为美国人类太空飞行的空白。
SpaceX龙飞船2号于2020年5月30日发射升空,由2名美国宇航员组成,这是自STS-135以来美国首次进行人类太空飞行。
商业私人太空飞行[编辑]
航天器1号,第一个私人亚轨道太空飞机
龙飞船2号,第一艘私人轨道航天器
自2000年代初以来,已经开展了各种私人航天飞行事业。包括蓝色起源、SpaceX、维珍银河和内华达山脉在内的几家公司都有明确的计划来推进人类太空飞行。截至2016年,这四家公司都在实施开发计划,以搭乘商业旅客。
维珍银河正在开发一款目标为太空旅行的商业亚轨道航天器,名为航天器二号,该航天器于2018年12月进入太空。蓝色起源已开始对其新谢泼德火箭进行多年测试计划,并在2015-2019年成功进行了11次未乘员测试飞行。蓝色起源计划于2019年与人类一起飞行。
截至2020年,SpaceX和波音公司都在开发具有载人能力的轨道太空舱,SpaceX搭载猎鹰九号运载火箭上的龙飞船,将NASA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波音则将通过在联合发射联盟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上发射的波音星际航线来做到这一点。这些具有轨道能力的技术的发展资金已经由政府和私人资金共同提供,而SpaceX则通过私人投资为这种载人能力提供了全部发展资金中的较大部分。两家公司都没有公开宣布其轨道飞行的商业产品,尽管两家公司都计划在飞机上使用自己的私人宇航员而非NASA进行飞行。
里程碑[编辑]
成就排序[编辑]
1961年4月12日
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东方1号发射升空,是第一位进入太空与地球轨道的宇航员.
1962年7月17日 或 1963年7月19日
罗伯特·怀特或约瑟夫·A·沃克(取决于太空边界的定义)最早于1962年7月17日(怀特)或1963年7月19日(沃克)驾驶X-15试验机太空飞机。
1965年3月18日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是第一位进行太空漫步的宇航员。
1965年12月15日
沃尔特·西拉(Walter M.Schirra)和汤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首次表演空间交会,驾驶他们的双子星6A号航天器,并保持距离双子星7号1英尺(30厘米)的位置超过5个小时。
1966年3月16日
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戴维·斯科特(David Scott)首次交会对接,驾驶他们的双子座8号飞船与一辆无载人的阿金纳目标飞船 (Agena target vehicle)对接。
1968年12月
弗兰克·博尔曼,吉姆·洛威尔和威廉·安德斯在1968年12月21日至27日返回地球的十次绕月飞行的阿波罗8号任务中,率先越过低地球轨道(LEO),并首次进行绕月运动。
1969年7月20日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于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罗11号首次登陆月球。
在宇宙中待最久的时间
从1994年1月8日到1995年3月22日,瓦列里·波利亚科夫进行了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437天,17小时,58分钟和16秒)。根纳季·帕达尔卡在太空中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完成了879天的多次任务。
最久的载人空间站
从2000年11月2日到现在,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人类持续存在的时间最长(19年和285天)。该记录先前是和平号空间站所保存的,从1989年9月5日的联盟号TM-8到1999年8月28日的联盟号TM-29,历时3,634天(近10年)。
国籍或性别排序[编辑]
1961年4月12日
尤里·加加林成为1961年4月12日在东方1号升空的第一个苏联人以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961年5月5日
1961年5月5日,艾伦·谢泼德成为第一个在自由7号上升空的美国人。
2003年10月15日
2003年10月25日,杨利伟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各国首次载人航天[编辑]
成功的载人航天以粗体显示
亚轨道飞行以斜体显示
国家/组织
航天局
各国名称
首个宇航员
日期
航天器
发射器
苏联
苏联太空计划(OKB-1)
cosmonautкосмонавт (俄文)kosmonavt
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
东方一号
东方
美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astronaut
艾伦·谢泼德
1961年5月5日(亚轨道飞行)
自由七号
红石
中国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宇航员航天员
—
1973(放弃)
曙光一号
长征二号甲
中国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宇航员航天员
—
1981(放弃)
返回式卫星
长征二号
ESA
欧洲空间局 (ESA)
astronautspationautspationaute (法文)
—
1992(放弃)
赫耳墨斯号
阿丽亚娜五号
伊拉克[11]
—
رجل فضاء (阿拉伯文)rajul faḍāʼرائد فضاء (阿拉伯文)rāʼib faḍāʼملاح فضائي (阿拉伯文)mallāḥ faḍāʼiy
—
2001(放弃)
—
Tammouz
日本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宇宙飞行士(日语)uchūhikōshi
—
2003(放弃)
HOPE-X(英语:HOPE-X)
H-II
中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CMSA)
航天员
宇航员taikonaut(英文)附会自"宇航员"(tàikōng rén)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
长征二号F
印度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ISRO)
vyomanaut gaganautaakashagaamiआकाशगामि: (梵文)brahmāndagaami ब्रह्मान्डगामि: (梵文)antarikshyaatriअन्तरिक्षयात्रि: (梵文)
—
2023(计划)[12]
轨道飞行器 (OV)
GSLV Mk III
ESA
欧洲空间局 (ESA)
astronautspationautspationaute (法文)
—
2020 (已确认概念但先完整开发未开放)[13][14][15][16]
ARV phase-2(可能改由CSTS(英语:CSTS))
阿丽亚娜五号
伊朗
伊朗航天局 (ISA)
فضانورد (波斯文) faza navard
—
2021(计划)
—
—
日本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宇宙飛行士(日语)uchūhikōshi
—
2025(计划)
基于HTV的航天器
H-IIB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航空和航空学协会 (ARCASPACE)(英语:ARCASPACE)
astronautastronaut (罗马尼亚文)
—
TBA(已确认)
天鹅-任务8(英语:ARCASPACE#Stabilo)
ARCASPACE气球
时间轴[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1-04-23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间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7 [202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国新办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28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 天舟二号与空间站实现快速对接 相比4年前有这些升级. 新华网. 2021-05-31 [2021-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 我国成功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关键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7-04-28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4-29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4-29 [2021-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 黎云; 张汨汨.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 新华网. 2021-09-17 [2021-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1).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2-04-16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2-04-17 [2022-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 According to a press-release of Iraqi News Agency of December 5, 1989 about the first (and last) test of the Tammouz space launcher, Iraq intended to develop manned space facilities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These plans were put to an end by the Gulf War of 1991 and the economic hard times that followed.
^ Gaganyaan manned mission not before 2023: Minister. the Times of India. 2021年2月17日 [2021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9月19日) (英语).
^ Europe targets manned spaceship. BBC News. July 7, 2009 [March 27,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 存档副本. [2010-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1).
^ 存档副本 (PDF). [2010-05-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4).
^ Europe's 10bn-euro space vision. BBC News. November 26, 2008 [March 27,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4).
查论编航天机构列表非洲泛非和泛阿拉伯
非洲区域卫星通讯组织
阿拉伯卫星通信组织(英语:Arab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Organization)
国家
阿尔及利亚航天局
加纳空间科技中心(英语:Ghana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e)
埃及遥感和空间科学管理局(英语:National Authority for Remote Sensing and Space Sciences)
埃塞俄比亚空间科学技术研究所(英语:Ethiopian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尼日利亚国家空间研究与发展局(英语:National Spa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ency)
南非国家航天局
美洲北美洲
加拿大航天局
墨西哥航天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国家环境卫星、数据和信息服务(英语:N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空间商务办公室(英语:Office of Space Commerce)
商业空间运输办公室(英语:Office of Commercial Space Transportation)
美国太空军
美国太空司令部
美国国家侦察局
北美空防司令部
南美洲
阿根廷国家太空活动委员会
玻利维亚航天局(英语:Bolivian Space Agency)
巴西航天局
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部(英语:Depart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家空间研究所(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
航空技术研究所(英语:Instituto Tecnológico de Aeronáutica)
哥伦比亚空间委员会(英语:Colombian Space Commission)
玻利瓦尔空间活动署(英语:Bolivarian Agency for Space Activities)
委内瑞拉科学研究所(英语:Venezuelan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亚洲泛亚和泛阿拉伯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
阿拉伯卫星通信组织(英语:Arab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Organization)
中亚
哈萨克斯坦国家航天局(英语:KazCosmos)1
俄罗斯航天集团1
俄罗斯太空研究所
俄罗斯太空军
土库曼斯坦国家航天局(英语:Turkmenistan National Space Agency)1
东亚
国家航天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
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军事航天部队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2
空间与航天科学研究所(英语:Institute of Space and Astronautical Science)
情报通信研究机构
无人空间实验研究所(英语:Japan Space Systems)
国家航空宇宙技术总局
韩国宇宙航空厅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
卫星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太空中心
南亚
孟加拉空间研究和遥感组织(英语:Space Research and Remote Sensing Organization)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2
安特里克斯公司(英语:Antrix Corporation)
宇宙空间部(英语:Department of Space)
国家遥感中心(英语:National Remote Sensing Centre)
国防航天局(英语:Defence Space Agency)
巴基斯坦空间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英语:Space and Upper Atmosphere Research Commission)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国家航空航天研究所
马来西亚航天局
菲律宾航天局
新加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英语:Singapore Spa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泰国地球信息学和空间技术开发署(英语:Geo-Informatics and Sp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gency)
越南科学技术研究院(英语:Vietnam National Space Center)
西南亚
亚美尼亚航天局(英语:ArmCosmos)1
阿塞拜疆国家航空航天局(英语:Azerbaijan National Aerospace Agency)1
巴林国立空间科学局(英语:National Space Science Agency)
伊朗航空工业组织(英语:Iran Aviation Industries Organization)
伊朗航天局
伊朗飞机工业(英语:SAHA (Iran aviation))
以色列航天局
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英语:National Committee for Space Research)
沙特航天局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英语: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叙利亚航天局(英语:Syrian Space Agency)2
通用遥感组织(英语:General Organization of Remote Sensing)
土耳其航天局(英语:Turkish Space Agency)
空间技术研究所(英语:TÜBİTAK Space Technologies Research Institute)
阿联酋国家航空航天局 (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英语:Mohammed bin Rashid Space Centre))
欧洲泛欧
欧洲标准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英语: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欧洲空间局
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英语:European Cooperation for Space Standardization)
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
欧洲宇航员中心(英语:European Astronaut Centre)
欧洲航天局地球观测中心(英语:ESA Centre for Earth Observation)
欧洲空间应用和电信中心(英语:European Centre for Space Application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欧洲空间天文中心(英语:European Space Astronomy Centre)
欧洲太空运营中心
欧洲空间追踪机构(英语:ESTRACK)
圭亚那航天中心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
欧洲电信卫星组织(英语: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Organization)
欧洲南方天文台
欧洲联盟和欧洲经济区
欧洲联盟空间计划署(英语: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the Space Programme)
欧盟卫星中心
奥地利航天局 2
比利时联邦科学政策办公室
保加利亚空间研究与技术研究所(英语:Spa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2
捷克空间办公室(英语:Czech Space Office)2
丹麦国家太空研究所
爱沙尼亚空间办公室(英语:Estonian Space Office)1
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2
法国跨军种太空司令部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2
希腊航天局
匈牙利空间办公室(英语:Hungarian Space Office)2
意大利国家航空航天局
卢森堡航天局
立陶宛航天办公室1
荷兰空间研究所
挪威航天局
波兰国家航空航天局2
葡萄牙航天局
罗马尼亚航天局2
西班牙国家太空科技研究所
瑞典国立宇宙委员会
其他
亚美尼亚航天局(英语:ArmCosmos)1
阿塞拜疆国家航空航天局(英语:Azerbaijan National Aerospace Agency)1
白俄罗斯航天局(英语:Belarus Space Agency)1
哈萨克斯坦共国家航天局(英语:KazCosmos)1
俄罗斯航天集团1
俄罗斯太空研究所
俄罗斯空天防御兵
瑞士太空办公室(英语:Swiss Space Office)
土耳其航天局(英语:Turkish Space Agency)
空间技术研究所(英语:TÜBİTAK Space Technologies Research Institute)
英国宇航署 2
乌克兰国家航天局1
大洋洲
澳大利亚航天局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新西兰航天局
世界组织与机构
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英语: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
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英语:Committee on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空间研究委员会(英语: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
国际行星数据联盟(英语:International Planetary Data Alliance)
国际搜救卫星系统计划(英语:International Cospas-Sarsat Programme)
地球观测组织(英语: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国际标准合作组织(英语:Global Standards Collaboration)
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英语: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
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
国际移动卫星组织
国际空间探索协调小组
国际空间站多边协调委员会(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Multilateral Coordination Board)
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国际太空通讯组织
轨道碎片协调工作组(英语:Orbital Debris Co-ordination Working Group)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
已解散的机构
英国国家太空中心
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
日本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
宇宙开发事业团
苏联太空计划
国际宇航员计划
延伸阅读: 各国首次自主发射运载火箭时间表
1 前身为苏联太空计划
2 之前参与国际宇航员计划
查论编航天主题综述
航天动力学
航天史
航天年表
太空竞赛
亚洲太空竞赛
航天纪录列表
航天事故列表
太空政策(英语:Space policy)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程
欧盟太空计划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
苏联太空计划
美国太空政策
太空法
外层空间条约
营救协定
太空责任公约
航天器登记公约
月球协定
太空作战
太空军
太空军事化(英语:Militarisation of space)
商业太空飞行/私人航天器
应用
天文学
地球观测
影像及地图制作
间谍情报
气象及环境监控
卫星通信
卫星互联网接入
卫星无线电(英语:Satellite radio)
卫星电话
卫星电视
卫星导航系统
太空商业用途(英语:Commercial use of space)
太空军事化(英语:Militarisation of space)
太空建筑学(英语:Space architecture)
太空探索
太空研究(英语:Space research)
航天技术
太空天气
载人航天综合
宇航员
生命保障系统
太空动物
航天生物学(英语:Bioastronautics)
航天服
舱外活动
总观效应
失重
太空游客
太空移民
航天计划
东方
水星
上升
双子座
联盟
阿波罗
天空实验室
阿波罗-联盟测试
美国航天飞机
和平号空间站
航天飞机-和平号
国际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空间站
新谢泼德
阿耳忒弥斯
健康问题
太空航行对人体的影响
航天适应综合症(英语: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
宇宙射线造成的健康威胁(英语:Health threat from cosmic rays)
太空旅行的心理和社会学效应(英语: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effects of spaceflight)
太空生存(英语:Space and survival)
太空医药(英语:Space medicine)
太空护理(英语:Space nursing)
航天器
运载火箭
火箭
舱段
轨道舱
返回舱
推进舱
太空飞机
航天飞机
空天飞机
空间站
空间交会
空间对接
机器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
空间探测器
着陆器
探测车
采样返回
自我复制航天器
空间望远镜
航天器推进
火箭发动机
电动航天器推进装置
太阳帆
重力助推
组合循环推进系统
无工质型发动机
货运飞船
星舰
世代飞船
不明飞行物
宇宙战舰
发射方式
航天发射中心
发射台
直接起飞
逃逸速度
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发射系统
非火箭航天发射
目的
亚轨道飞行
轨道飞行(英语:Orbital spaceflight)
地心轨道
地球同步轨道
行星际航行
恒星际旅行
星系际旅行
陆地
飞行控制人员(英语:Flight controller)
卫星地面站
任务控制中心(英语:Mission control center)
分类
共享资源
主题
专题
查论编航天项目一览与年表航天综合
航天年表
航天纪录
火箭和导弹技术年表(英语:Timeline of rocket and missile technology)
外层空间探索时间表
太空竞赛年表
亚洲太空竞赛
载人航天综合
载人航天器列表
年表
载人航天飞行列表
1961年-1970年
1971年-1980年
1981年-1990年
1991年-2000年
2001年-2010年
2011年-2020年
2021年至今
计划列表(英语:List of human spaceflight programs)
苏联
俄罗斯
东方计划
神舟计划
上升计划
联盟计划列表
水星计划
双子座计划
阿波罗计划
天空实验室
阿耳忒弥斯
太空实验室
礼炮号空间站
空间站远征队列表
发射任务列表
载人(英语:List of human spaceflights to Salyut space stations)
无人(英语:List of unmanned spaceflights to Salyut space stations)
空间站舱外活动列表
礼炮号空间站访客列表(英语:List of Salyut visitors)
和平号空间站
空间站远征队列表
发射任务列表
载人(英语:List of human spaceflights to Mir)
无人(英语:List of unmanned spaceflights to Mir)
空间站舱外活动列表(英语:List of Mir spacewalks)
和平号空间站访客列表(英语:List of Mir visitors)
国际空间站
空间站远征队列表
发射任务列表
载人
无人
空间站舱外活动列表
国际空间站访客列表(英语:List of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visitors)
天宫空间站
发射任务列表
载人
无人
空间站舱外活动列表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机组成员列表(英语:List of Space Shuttle crews)
任务列表
年表(英语:Timeline of Space Shuttle missions)
航天飞机撤销发射列表(英语:List of space shuttle rollbacks)
人物列表
宇航员列表
按名字
按候选年份(英语:List of astronauts by year of selection)
按首次宇航年份
阿波罗计划宇航员
中国宇航员列表
苏联宇航员列表(英语:List of cosmonauts)
太空旅客列表(按名字)(英语:List of space travelers by name)
各国太空旅客列表(英语:List of space travelers by nationality)
时间表
相关事故
舱外活动
舱外活动列表
1965年-1999年
2000年-2015年
2015年至今
累计舱外活动列表
最长舱外活动列表
太空漫步列表(英语:List of spacewalkers)
太阳系探索
年表
星际探测列表(英语:List of interplanetary voyages)
到外星的任务的列表(英语:List of missions to the outer planets)
外星登陆列表(英语:List of landings on extraterrestrial bodies)
外星表面的人造物件的列表(英语:List of artificial objects on extra-terrestrial surfaces)
停留拉格朗日点的人造物件的列表(英语:List of objects at Lagrangian points)
太阳系探测器
运作中的太阳系探测器的列表(英语:List of active Solar System probes)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太阳探测任务列表
月球探测任务列表
水星探测任务列表(英语:Exploration of Mercury)
金星探测任务列表
火星探测任务列表
逃逸中的探测器的列表(英语:List of artificial objects leaving the Solar System)
人造卫星及太空探测器年表(英语:Timeline of artificial satellites and space probes)
地心轨道人造卫星
气候研究卫星列表(英语:List of climate research satellites)
地球观测卫星列表(英语:List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年表(英语:Timeline of Earth science satellites)
通信卫星的诸首次的列表(英语:List of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firsts)
立方卫星列表(英语:List of CubeSats)
迷你卫星
口袋卫星(英语:PocketQube)
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人造卫星的列表(英语:List of satellites in geosynchronous orbit)
静止环境观测卫星列表(英语:List of GOES satellites)
宇宙号系列人造卫星列表(英语:List of Kosmos satellites)
提供地球磁层数据的人造卫星的列表(英语:List of satellites which have provided data on Earth's magnetosphere)
属于美国国家侦察局的人造卫星的列表(英语:List of NRO launches)
追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列表(英语:List of TDRS satellites)
GPS卫星
运载系统
航天器列表
无人(英语:List of unmanned spacecraft by program)
载人(英语:List of crewed spacecraft)
运载火箭列表
各式运载系统的对比
探空火箭列表(英语:List of sounding rockets)
火箭上面级列表
各国首次自主发射运载火箭时间表
运载火箭发射(按火箭类型)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
罗老运载火箭
Mu系列运载火箭
艾普斯龙运载火箭
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
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英语:List of Atlas launches)
黑布兰特系列探空运载火箭发射列表(英语:List of Black Brant launches)
猎鹰9号与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列表
2020年至2022年
2023年及以后
质子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俄语:Список пусков ракет-носителей Протон-К (8К82К))
R-7火箭发射列表(乌克兰语:Список запусків Р-7)
东方号
联盟号
闪电号
拂晓号运载火箭(俄语:Восход (ракета-носитель))
斥候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英语:List of Scout launches)
雷神和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英语:List of Thor and Delta launches)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英语:List of Titan launches)
V-2火箭发射列表(德语:Liste der Versuchsstarts der A4-Rakete)
天顶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列表(英语:List of Zenit launches)
朱诺一号运载火箭
钻石系列运载火箭
旋风系列运载火箭
宇宙号运载火箭
SpaceX星舰
运载火箭发射(按国家或地区)
韩国
中国
日本
朝鲜
欧洲
以色列
伊朗
巴西
印度
运载火箭发射(按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任务列表
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列表
航天机构
通信卫星公司列表(英语:List of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mpanies)
通信卫星操作者的对比(英语:Comparison of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perators)
私人航天公司列表(英语:List of private spaceflight companies)
火箭发射场列表
航天机构列表
航天器生产商列表(英语:List of spacecraft manufacturers)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拉脱维亚
其他
NARA